登录   |注册
您所在位置:首页  >  风险提示
【风险提示】手机分期贷款很轻松?别贪心,当心被套路
专栏风险提示
来源:信用中国  |  发布时间: 2021-09-28

新款手机价格高昂,先贷款购买再分期偿还,是不是就轻松多了?原本这是个双赢的好事情,但是有人发现了其中的漏洞,利用它来骗钱。近日,江都3人因涉嫌利用手机分期贷款业务进行诈骗被起诉。

2018年,未成年人小李接到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,称其贷款已经逾期数月,请他尽快去按计划还款。由于小李还没有收入,无法偿还,在拖延了一段时间后,感觉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麻烦,只好向家长求助。家长得知后,立即报警,并且提出质疑:“一个未成年人是怎么办理贷款的?”

在一段时间内,警方接到了多起类似报案。警方抓获了3名嫌疑人张某、刘某和朱某。

其中张某是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;刘某以前曾做过业务员,积累了一定的人脉,一些急需用钱的人会找他。在本案中,他把想要贷款的人介绍给张某,并提供一些虚假的工作证明文件;朱某是另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,在本案中,她主要起到提供新手机的串码,使张某提交的文件符合贷款公司的要求,从而成功骗取贷款。3人互相配合,成功操作了几十部手机的分期贷款业务,从中非法获益数万元。

归案后,张某交代,一开始是为了完成业绩,后来他发现可以通过伪造身份从公司骗取贷款,于是着手实施。张某先找到熟人刘某。刘某以前也做过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,有一定的人脉关系,对流程比较熟悉。张某邀请刘某带人来办理贷款,他则以贷款金额的10%作为回报支付给刘某。

于是刘某通过微信或QQ,搜索附近的人,寻找目标,诱骗他们申请贷款,并声称贷款想还就还,不想还就不还。一些受害人听了刘某的话后,竟信以为真,以为真的可以骗取贷款不用偿还。办理手机分期贷款需要申请人提供本人身份证、一张实名制银行卡、本人使用三个月以上的手机号码、家庭成员及手机号码、固定工作单位等信息,公司才可以给客户办理贷款。

张某和刘某购买了多张手机卡,假装是受害人家人的号码,并伪造了其他材料,使得申请贷款的材料看上去真实可信。

在发放贷款环节,贷款公司要求申请贷款的人上传其所购买手机的串码,以此来验证购买手机行为的真实性。

从哪里搞到这么多新手机呢?张某找到了朱某。朱某是一家手机店的营业员,当张某需要新手机时,她带着新手机来到张某处,将新手机的串号拍摄并上传贷款公司的系统后,再把手机带回手机店。贷款下放后,首先是到了手机店老板尹某的账户上,尹某每台手机扣下100元,把其余的钱转给朱某,朱某再转给张某。

费尽周折,终于从公司骗来了贷款,张某要怎么分配这些钱呢?

首先,他要支付刘某10%的好处费;每次拿到贷款,他给朱某发放100元或200元的红包。然后,他从每个申请人的贷款额中扣下6个月的还款金额,称要帮他们还6个月,后面的可还可不还,剩下的钱交给受害人。

这些受害人以为自己平白得到几千元是赚到了,不料几个月后,开始陆续接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。他们中的一些人,因为担心征信受损,不得不硬着头皮还贷;有几名未成年人,每天被催款电话骚扰不胜其烦,只好求助于家长;更多的受害人发觉受骗后,选择了报警。

在庭审中,张某承认,他一般还3到4期就不还了,有的则更少。从2017年2月至6月期间,朱某提供了20部手机的串码,并转账20次。张某等人从中非法获利3万多元。

目前本案已经完成了庭审部分,将于近日择期宣判。

法官提醒,不法分子声称帮忙办理手机分期贷款可以赚取高额手续费,吸引他人入套。这种案件在一段时期内多发,市民应该注意防范,财富要通过劳动来获取,千万不要相信不劳而获的“好事”。

热点关注